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“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:泥土的生命——無錫惠山泥塑藝術展”,日前亮相中國美術館。

據介紹,展覽匯集120余件晚清以來的優秀作品,以惠山泥塑的歷史風貌與發展變遷為脈絡分為3個部分,分別是“百年芳華”“時代新象”和“生生不息”。

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說,在第14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,中國美術館特別策劃這個展覽,通過深入的學術梳理和獨特的展示方式,與大眾共同探討這一優秀文化遺產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價值與前景。

惠山泥塑始于明,盛于清,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。除了知名的大阿福、春牛、蠶貓等耍貨之外,惠山泥塑在京劇、昆劇等劇種的影響之下,還孕育出了“手捏戲文”,也產生了周阿生和丁阿金等頗有影響的藝術大師,使惠山泥塑聲名日隆,享譽中外。

2018年,無錫惠山泥人廠向中國美術館捐贈泥塑作品134件(套),這些作品匯集了晚清以來惠山著名藝人的代表作品,如王錫康的《劉海戲金蟾》、高標的《大阿福》和周作瑞的《麻姑獻壽》等。中國美術館舉辦此次展覽,以表彰捐贈者的奉獻精神。

展覽期間,中國美術館還精心策劃推出系列公共教育內容,如邀請惠山著名藝人進行現場制作和互動,邀請惠山泥人捐贈者代表舉辦專題講座。

周 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