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喜歡文字,所以用心去耕耘。每天堅持,長期以往,不拿筆的時候反而有些不習慣。2013年,我的作品《小站人,扛起責任與大愛》獲貴州省2013年第十一屆"新長征"職工文藝創作報告文學一等獎;而《小站,我心中那些抹不去的印記》在2023年全國鐵路優秀文藝作品展中獲散文二

這些文字里,不僅描繪了我所熱愛的山區鐵路那些小站,更是塑造了一個個獨特的“小站人”群體,字里行間,不僅僅是成功背后鮮為人知的艱辛和堅持,更是內心摯愛情懷與精神追求的投射。正如文友李安全所言:“葉志權以‘把三分之二的生命在文字里生根’的執著,將小站和小站人的故事與生活感悟融入創作,用文字記錄小站生活,展現小站人的精神風貌,他的情感與思想也在創作中得到了升華!

以文為楫,在流年長河打撈記憶,這既是對現實的反映,也是對夢想的追求。我與山區鐵路的情感交織在一起,由此找到了一個修身養性安靜的場所。

每一個晨昏,以質樸的文字,講述對生活的感悟與思考,我都心潮依舊在歲月中澎湃。這是一段難以忘懷的時光,放置了我生命中最美的段落,承載著自己激情燃燒的歲月的情愫與回憶。

幾十年里,通過細膩的筆觸,我將自己的成長經歷、情感波動以及對生活的思考融入其中。由此收獲康艦幸福、快樂與美滿。一股復雜的情感,既有對逝去時光的懷念,也有對未來生活的期許。我明白,紅塵的喧囂、生活的瑣碎,只有將其裝進心里。

記得我到小站工區報到的那一天,面對陌生而偏僻的環境,心生許多不習慣不自然,有些孤單、寂寞。晚上,我毫無睡意,坐在寢室門前打發漫漫長夜。那天,月光銀亮,銀色的光輝從天際傾泄下來,灑在工區四周,星星掛在天際眨巴著眼,泛著銀光的鐵軌向遠方伸去,沒有列車通過的時候,小站恬美而寧靜。

那陣子,面對陌生而偏僻的環境,我如同進了迷宮,與我共事的是一群陌生的人,舉目所見之處是冰涼的鐵軌和鋼琴鍵盤般的枕木,那個時候還有拉著一列不算太長的車皮、吐著隆煙、緩慢爬行的蒸汽機。很長一段時間里,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,除了伴隨著心愛的吉他,彈唱幾句當時流行的歌曲,我總是早早地坐在床頭,寫一點寄托自己青春心情的日記。

很多時候,我之所以感到快樂,是因為我對小站人的了解很深入。只是覺得,那些年,那些人,那些事,是多么的美好——單純的笑臉,純真的友誼,簡單的美好……而今,那些年已經遠去,那些人只是回憶,那些事都已過去。而有些人,有些事,只能在心中珍藏。

生命是有限的,人生之途,不過幾十年道路,我無法無限延長它,無法求得它的永存,但是我可以追求美好,可以奉獻自己的一切。幾十年默默的奉獻可以換得一種坦然;一次執著追夢的壯舉,一次瞬間美好的展現也可以說是生命的永恒。我盯著熒屏,神情仔細專注。以文為楫,在流年長河打撈記憶,這才是我永遠的幸福避風港,也是最安全、最久遠的棲息地。看到一篇篇成型的文字閱讀中找到內心的平靜,充滿活力地開啟每一天。

流年如潺潺流水,悄無聲息地送走了青春年華,曾經靈動飛揚的眼神,也多了幾分歷經滄桑后的深沉。而那些在時光中孕育出的文字,不經意間成了最真實、最質樸的時代印記。

在大山的懷抱中,我找到了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向,也找到了與外面世界對話的方式。我筆下的小站,既是自己鋼軌人生的樂園,也是尋找精神慰藉的港灣。我的心靈在小站的懷抱中得到真正的釋放與升華。這是因為“小站人”觸動了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。

筆耕旅程長達幾十年,這是生命給予的珍貴饋贈。我明白:只有源于生活,扎根于生活,欣賞一字一句一美景,才能以另一種方式,教會自己珍惜當下,踔厲前行。而那永遠留在記憶深處的情感,已經將我與小站人融為一體,兩者相互映照、相互成就,不管走到哪里,我對小站人都會一往情深。